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 首页
  • 知识
  • 探索
  • 时尚
  • 百科
  • 热点
  • 综合
  •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中原英石规模仅剩0.13亿 公募业务“名存实亡” 中原英石也仅管理过两只产品

    中原英石规模仅剩0.13亿 公募业务“名存实亡” 中原英石也仅管理过两只产品

    发布时间:2025-05-14 14:13:32 来源:灵境云坊 作者:探索

      中原英石这家成立已有三年的名存实亡基金公司,赶上了A股市场转暖、中原公募基金行业大发展的英石亿三年,同期成立的规模不少基金公司已趁着有利的市场环境实现了盈利并把品牌打响,但中原英石却一直无法摆脱规模垫底的仅剩命运。2015年中原英石规模仅剩0.13亿元,募业位列公募基金资产规模榜单倒数第一,名存实亡公募基金发行加速的中原背景下,中原英石也仅管理过两只产品,英石亿其中一只还惨遭清盘,规模如今公募基金业务似乎名存实亡。仅剩

      规模排名垫底

      尽管2015年A股市场跌宕起伏,募业但上半年久违的名存实亡大牛市以及四季度大盘触底反弹行情依旧给了公募基金赚钱的机会,2015年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创出历史新高,中原达到8.4万亿元,英石亿105家基金公司中有88家规模实现正增长,占比超八成,尤其是不少次新基金公司规模暴涨,相比之下成立已有三年之久的中原英石却异常落寞,雷打不动地垫底公募基金规模排行榜。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中原英石基金资产净值仅有0.13亿元,较去年年末的0.76亿元大幅缩水83%,从去年公募规模榜单的倒数第二名再度降至倒数第一。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原英石同年同日成立的前海开源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20亿元,另外同在2013年成立的中加基金、鑫元基金的管理规模也超过了100亿元,即便是发展略显滞后的华润元大、国开泰富等也在2015年市场实现规模正增长,只有中原英石不进反退。

      不仅公募业务规模不断萎缩,中原英石较为依赖的专户规模也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在基金管理公司专户业务规模排名中,中原英石在93家管理规模非零的基金公司中,以0.05亿元排名最后一位;2015年9月底,依然以0.04亿元的规模排名倒数第一。

      事实上,从中原英石近三年的发展轨迹来看,该公司一直以来对公募基金业务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公司成立将近一年零8个月才发行了第一只产品。

      “当时很多新成立的"70后"小型基金公司,都选择将容易扩张规模的专户业务作为突破口,中原英石也不例外,拿了公募牌照后,选择了走专户的捷径,但2014年监管层防范风险,禁止基金公司、子公司开展通道、资金池业务后,小公司靠专户扩张的道路也难以实现了。”沪上一位基金经理指出。

      投研实力欠缺

      重专户轻公募的中原英石,接连错过了公募基金发展的有力时机,而尽管该公司仅只发行了两只产品,但仍旧略显吃力,其中中原英石货币基金仅一年的时间便因规模持续缩水惨遭清盘,也就是说这家成立三年的基金公司如今仅靠一只产品支撑台面。

      2014年9月11日,中原英石首只产品中原英石货币基金姗姗来迟,但由两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背景下,收益仍不敌行业平均,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5年清盘前中原英石货基A、B份额当年的收益分别为1.36%和1.21%,跑输同类货币基金2.61%的平均收益水平,由此该基金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

      数据显示,中原英石货币基金成立规模为5.67亿份,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规模仅剩2174万份,已经跌破了公募基金5000万元规模清盘线,2015年10月这只运作仅一年的货币基金被迫宣告清盘,由此成为公募基金史上最短命的货币市场基金。

      事实上,中原英石货币基金在清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仅靠机构投资者资金维持“生命”。201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中原英石货币基金个人投资者为主的A类份额规模仅355万份、机构投资者为主的B类份额为1818万份。投资者结构上,B类份额仅1名机构投资者,也就是说,占该货币基金总规模逾80%的B类份额,仅有1名机构持有人留守。此外,中原英石货币基金2014年年报也显示,该基金的66%份额由1名机构投资者持有。中原英石货币基金在运行的一年时间当中,大部分是靠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撑场面,难以获得个人投资者的青睐。

      2015年2月中原英石发行的中原英石灵活配置型基金,成立以来业绩也持续不佳。数据显示,中原英石灵活配置型基金近6个月收益大幅亏损25.12%,跑输同期混合型基金5.87%的平均收益水平,规模也由成立初期的0.14亿元降至2015年三季度末的0.13亿元。

      股权两度遭弃

      在三年来中原英石规模发展掣肘的背景下,股权两度遭弃或许成为这家次新基金基金公司难以言说的痛。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中原英石早在筹备阶段就不太顺利,2009年,本是由中原证券、英杰华保险集团宣布分别出资51%、49%筹备成立中原英杰华基金公司,但苦等三年之后,英杰华却退出筹备股东的行列。据当时知情人士表示,英杰华退出的主要原因或与自身受到海外金融危机冲击有关。

      随后安石投资选择接盘,故基金公司更名为“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不过尽管背靠中原证券和安石投资两家在资本市场上有一定资历的大股东,却并没有助力中原英石走上正轨,在发展前景渺茫的状况下,公司成立两年半后股权再度遭弃。

      2015年6月29日,中原英石发布了股权转让公告,中原英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4%股权通过河南省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挂牌价格为人民币4430万元。该公告还显示,经评估截止到基准日2015年3月31日,中原英石资产总额6882.07万元、负债总额670.68万元、净资产6211.39万元。据悉,若此次交易顺利完成,大股东中原证券将不再控股中原英石基金,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激励制度落空

      随着股东结构的接连生变,中原英石成立之初设想的种种目标计划似乎已难以落实。早在中原英石筹备阶段时该公司原总经理林伟萌就曾公开表示,将试水股权激励,他认为“基金公司一定要让关键岗位的员工、专业投资人才持有相当比例的股份,完全享有分红权。”2013年底,林伟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度重申将在股权激励方面做尝试,公司目前主做量化对冲型的专户产品,打算2014年上半年发行公募产品。

      然而三年过去了,中原英石的股权激励方案却迟迟未能落地,对此一位接近中原英石基金的内部人士坦言,由于现在股权变更问题还没有确定,所以股权激励事项也只能暂时搁置,此外中原英石对北京商报记者提出的2016年产品发行计划、投研团队建设等问题也没能给出正面答案。

      由于股权激励遥遥无期、规模发展滞后等原因,中原英石管理层的人事动荡问题也衍生出来。资料显示,2014年底中原英石原董事长石保上、副总经理付强先后离职,周小全和宋卫华分别接任董事长和副总经理,去年12月公司总经理林伟萌也因个人原因暂时不能履行总经理职务,暂由宋卫华代任。

      此外,中原英石投研团队也是人才稀缺,晨星基金数据显示,随着中原英石货币基金的清盘,真正参与投研管理的仅剩赵梓峰一人。

    标签:责任编辑:王华峰 王华峰
    • 上一篇:华硕推ProArt PA27UCGE显示器 4K160Hz内置校色仪
    • 下一篇:京东开启“益企焕新季” 多款3C数码爆品钜惠来袭

      相关文章

      • 新增设家装版块 中国消费者协会“查验宝”升级改名
      • 江西曝光10起典型案例
      • 足不出“澳”澳门申请人可全程电子化一站式在广州开办企业
      • 加强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 深圳发布22条措施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
      • 山东威海查办一案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案例
      • 益生菌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宿州经开区召开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
      • 切实保障配送安全 福建莆田发布电商平台工作提示

        随便看看

      • 交通运输部:小型客车元旦通行收费公路正常收费
      • 绘“蓝”图,秀“莓”好!德庆永丰镇举行首届蓝莓文化节
      • 你可以永远相信潮汕的肉丸
      • 江门: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2.63亿元,同比增长6.4%
      • 爱簿智能发布首款算力本AIBOOK 原生Linux简化AI开发
      • 厦门4家企业骗取商事登记被罚
      • 北京通州:开展消费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村镇系列宣传活动
      • 鸭脚木蜜:岭南山林的冬日馈赠,甜蜜且治愈
      • 卡普空公布最新财报 生化危机销量遥遥领先
      • 逛肇庆“供销大集”年货街,解锁龙年红运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中原英石规模仅剩0.13亿 公募业务“名存实亡” 中原英石也仅管理过两只产品,灵境云坊   辽ICP备97645398号sitemap